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友重温北京奥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网友重温北京奥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京2021奥运会反映的文化差异?
2021的东京奥运会,简直成为了日本一国文化的一枝独秀,丝毫不顾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毫无尊重之意。
开幕式前“特色”的艺术展示、开幕式上”独特“的艺术表演,比赛中”民族“的会场布置、闭幕式时”自由“艺术活动,似乎每一项东京奥组委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
而事实上,只要它能表演出来,就一定有相应的解释,而不需要需管解释的合理性。
我十分理解日本政府想要宣扬自身文化的迫切,也尊重其本身传承尚久的文化,但是,在如此宏大的场合,面对全世界几十亿的人民,我实在不理解单独拿出来秀自身文化的做法,更何况,这是一种少数人可以理解的文化形式。
如果做个比方,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从头到尾把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评剧等等表演下来,可以想一想后果。这并不是说一个民族自身独特的文化不好,而是要考虑其他民族的感受,要考虑受众。将自身文化融入到表演之中,或是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节目,经过细致的编排,是能引起不同民族的共鸣的。
而日本此次的奥运编排,可以说是完全只围绕本民族文化的安排,丝毫不顾及其他人。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确实也没什么,无论开闭幕式怎么样,它毕竟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对运动员们造成实质影响,只是会让人们对其不满,以及重温其他优秀的奥运开幕式罢了。
此次东京奥运会,为世界敲响警钟,不尊重文化差异,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别,但确实有差异,我们要做的,不是使文化互相融合,趋近同一,也不是尽力宣扬自己的文化,忽视其他文化,而是保留个性的同时,使相似的文化部分相互交融,使自身文化不断地创新,相互进步。最终目的,使文化园地百花齐放,各民族人民都可以尊重不同的文化。
本届奥运会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但是不同以往开幕式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着实很难做到情同与共。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设计、文化内涵都是取自本国文化之中,也体现了导演对世界的认识、对文化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但是用带有歧视性、讽刺性的话语去总结,去理解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本就是对导演心血的否定,对艺术的亵渎。
今天是北京奥运会多少周年?
20周年
2021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的日子。当天下午,《中国式申奥》作者、原北京奥申委多媒体总策划黄克俭在新书分享会上与当年参与申奥的几位专家重聚,一起重温了北京申奥的精彩瞬间。《北京晚报》拍下申奥运会的全过程!精彩
中国奥运历史人物?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作为中国唯一选手举旗入场的孤独身影让人慨叹至今。他被淘汰了,美国报纸讽刺说:“随着刘长春的失败,整个中国也失败了。”在国家衰败沉沦的黑暗年代,不知有多少悲壮的勇士,淹没在了历史尘埃之中。
符保卢是中国奥运史上又一个传奇。他16岁就夺得了东三省运动会撑杆跳高冠军。“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当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受到日本侵略者迫害,辗转逃到上海。
1936年,符保卢代表中国出征柏林奥运会。可是,他连自己的撑杆都没有,不得不向日本选手借用训练用的旧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友重温北京奥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友重温北京奥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